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sdbzyiyishenghui的博客

不到极逆之境,不知和顺之安;不逢至刻之人,不明忠厚之善

 
 
 

日志

 
 

孟宪忠:世界正在数字化,学校却成了隔绝世界的鸟笼,我们该怎么办(转载)  

2017-05-08 22:27:52|  分类: 教育论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孟宪忠:世界正在数字化,学校却成了隔绝世界的鸟笼,我们该怎么办(转载) - sdbzyiyishenghui - sdbzyiyishenghui的博客






              在智能化时代,我们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新本领?先来看看各行各业的变化:

    ▲在制造业领域,特斯拉工厂主要是机器人在工作;

    ▲在服务业,银行自动柜员机取代大量营业员;

    ▲在食品业,旧金山一家企业生产的机器人一小时可以做360个汉堡,公司创始人说,“我们造机器不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而是要完全取代他们”;

    ▲在零售业,亚马逊2012年买下仓储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实现仓库机器人化,实现Amazon Go免排队商店的智能化;

    ▲在教育界,谷歌开始将3000万种图书数字化,其中500万种已装在了App里随你阅读,谷歌博物馆还将700万幅名画装在了APP里任你观赏;可汗学院等网上课程涵盖了一切学习内容;

    ▲在知识界,Alpha Go的深度学习、自我进化将导致预测、决策都在智能化……

    人机共存的新生活在内容与方式上有何变化,对未来的人们来说,适应这些新变化,又需要什么样的新能力?

    对于这一切,我们的教育还思考得太少,探索和实践得更少。

    学校教育脱离现实和数字化时代要求日益相悖

    现实已变,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在脱离现实。这是全世界的教育面临的问题。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强调,

   “学生们不能只学会被时代迅速更新的书本知识,更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开展个人或团队的创新项目,比如诗歌创作、编写代码程序、拍摄电影、制造机器人、绘画或开展与物理或数学有关的实验。

    需要谨记的是,最初的数学、科学和工程学从本质上讲与艺术无异,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室里没有任何实在的方式可以与外面真实的生活世界联系———学校的教室成了完全隔绝世界的鸟笼。

    学校除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教授与考试相关的课程,很少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实践。既然高考很少考实验题,一些学校干脆连物理化学实验都取消了。

    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看看我们的学校,耗费了多少时间灌输与现实无关的陈旧空洞的知识,学生们付出了多少精力应付无任何实际价值的考试。

    脱离现实还表现在学生们脱离他人、缺乏合作互助。考试评估的是个体成绩,小升初、考高中、入大学竞争激烈,大家各自为战,彼此间缺乏互助交流。

    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社群合作、平台协同、互动智慧、分享共创已成趋势常态,几乎没有事情是一个人单独封闭完成。

    就教育而言,误导有时比停滞更可怕

    重新定义教育,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开创未来、融入世界、改变现实”的能力和完善学生善良与健康的人格。

    培养创造力,是当下教育的首要核心目标。我们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读、写、算三项基本技能,所以,学生全部精力都用于此。但仅掌握这三项基本能力远远不够。这样的学习和测试只能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充其量是考学生的记忆力和常规答题能力。事实上,需要这三项能力的工作,机器人都可以承担。

    未来需要人做的工作,将包含着更多的创造力。而一个人的创造力是由综合因素形成的,必须同时具有“左脑能力”———思考分析与逻辑推理,以及“右脑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记得爱因斯坦多次谈到好奇心与想象力。他说,“我足以称得上是位艺术家,因为我可以自由地发挥我的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则环绕世界。”

    不过,即使教育能极大地提高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那也并非是最重要的目标。因为能力只是工具性的手段。我们的教育应围绕孩子灵魂的成长而展开,这才是教育的终极旨趣。

    所谓灵魂,即人的价值追求、自我意识、伦理意识。换言之,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提倡、鼓励孩子们追求什么,帮助孩子们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对待他人、社会、自然。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也说过一句话:“教育的目标不是把人培养成木匠,而是将木匠培养成人”。

    可是,面对社会上单纯追求学术卓越的期待,部分学校现在沦为了市场化的商业机构,追求“客户满意”,忘了教育的目的。一些家长和学校都以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获得物质成功或财富价值为最大追求。

    说实话,就教育而言,误导有时比停滞更可怕。我们的家长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个别家长是“令”子成才、“逼”子成才。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虎妈”、“狼爸”就是典型。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极高,以严格的纪律向孩子不断施加压力,要求孩子只管考取名校,与学习无关之事一概不闻不问,从小培养孩子完全顺从,不得反抗。

    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辅导书。正直诚信、尊重生命、善良同情、责任担当这些精神的培养被置于教育视野之外。

    而教育之“育”,实则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唤起人自身的“善良本性”,升华人的灵魂。

    智力是多元的 绝不等于“语言文字+数理逻辑”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应该多元开放。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智力绝不仅仅是近代以来倡导的数理逻辑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人类多元的智力包括:

    ▲语言(Verbal/Linguistic)能力

    用于阅读文字创作和日常会话。

    ▲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能力

    用于逻辑推理与解决数学问题。

    ▲空间( Visual/Spatial)知觉能力

    用于处理主体和客体的位置。

    ▲身体-运动( Bodily/Kinesthetic)能力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 Musical/Rhythmic)能力

    用于唱歌、演奏以及欣赏音乐的能力。

    ▲人际( Inter -personal/Social)能力

    用于人际交往、理解他人的能力,就是“知人”能力。老子说:“知人者智”,即此种意思。

    ▲内省( Intra -personal/Introspective)能力

    用于认识自己、理解自 我的能力。老子云:“自知之明”,也即这个意思。

    ▲自然探索(Naturalist)的能力

    用于对各类事物观察辨别的能力。

    ▲存在 (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

    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至少给我们两个启发:

    首先,我们不能再将语言文字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当成全部智力。因为只将这两种能力视为智力的做法,你会像将圆钉打进方孔一样,像让兔子学游泳、小狗学飞翔一样,否定、扼杀了孩子的其他能力。

    其次,在21世纪学科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再不能囿于近代的学科划分和知识领域划分。多知识交汇,才能铸就更多的创造性。

    适应与人工智能共处共创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孩子的成长需要环境的滋养与方式的催化,好的教育环境和方式能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但我们的教学中很少涉及这些内容。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平等尊重的方式、自由欢乐的方式、参与体验的方式、协作共创的方式、社会开放方式、激发鼓励的方式、数字智能的方式。

    今天,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掌握的信息不可低估。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科学、新事物的能力比成年人更强。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倒是数字化时代的移民。今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应该平等尊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也要尊重孩子的能力。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古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自由,才能沉浸体验和独立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心智能力。我们也都知道,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应该有适当的游戏、激情时刻。游戏的本质是对刚性结构的突破,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同时,童年是一生的重要体验阶段,童年有童年的独特价值,不是为成年作准备的。儿童、少年的欢乐与游戏,是人生价值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参与体验,不能只是让他们死板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灌输,应当采用动手、实验、游戏等活跃方式来教育孩子。单向度的灌输时,学生是被动的,参与体验才是主动的学习方式,而只有主动的方式才有激情、才能更好地汲取知识、锻炼独立思考、激发想象。

    我们必须承认,时至今日,教师、课堂的性质都在转变。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某些时候,学生比老师学得还快。同时,今天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与老师同堂创造的重要资源。

    教育还需要纳入社会开放的方式。孩子的成长绝不仅在课堂,单纯在课堂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大自然、博物馆、实验实习、志愿活动、动手创造、游戏竞技都是孩子们的成长天地。

  评论这张
 
阅读(7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