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sdbzyiyishenghui的博客

不到极逆之境,不知和顺之安;不逢至刻之人,不明忠厚之善

 
 
 

日志

 
 

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转载)  

2016-12-10 21:04:58|  分类: 品茗夜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温儒敏;不仅学生应该读“闲书”,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读(转载) - sdbzyiyishenghui - sdbzyiyishenghui的博客






             小时候,想必大家都有偷偷看漫画书、青春文学、网络小说被家长发现后批评“专心学习,少看闲书”的经历吧。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却有不同的看法:

  让学生读“闲书”,以此促进阅读兴趣,形成读书习惯,将大为获益。
  
  这里说的“闲书,就是课外书,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的书,可能既包括一般认为的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范围是很广的。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让学生读“闲书?因为很多老师.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太滥太复杂,怕学生去接触.也怕耽误了学习,他们是不赞成学生自己去选择读物,也不主张学生读“闲书”的,很多老师家长画地为牢,只容许学生读他们指定的书,甚至只让读面向考试的书,这些老师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

  但这种不让读“闲书”的做法不对,可能会适得反,不让读闲书,读书成了非常功利的行为,老是围绕考试需要读那点课文,顶多还有一些教辅,限制那么死,怎么可能有阅读兴趣,怎么可能拓展阅读面,又怎么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即使对考试而言,这也是下策。

  “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的胃口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读书有选择,有自由度,扩大阅读空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有语感,有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也才能提高,光靠做题是不行的。“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学习的胃口,让他们失去对语文的兴趣。光是让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阅读也是不好的那样就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也会挫伤读书的兴味。
  
  其实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是自主选择的阅读,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阅读,甚至是漫不经心的带有娱乐消费性质的阅读。拿起书就想着考试,就有很实际的目标,就有很明确的教化意义,那多累人呀!我们当老师当家长的要设身处地替孩子们想想。

  如果换个思路,放手让学生去读“闲书”那就等于把孩子送到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书海中当然五光十色,甚至泥沙俱下,孩子们刚进入适当给予一些指引是必要的。这指引主要是导向阅读名著和经典导向那些健康的有文化意义的书,导向适合孩子们不同年龄段读的书。但这“导向”不是死板限定,更不是强加禁止接触某些“坏书”。堵塞不如疏导,你越是禁止,还可能越是引起好奇心,孩子们越是偷偷找来读。你引导读健康的有内涵的书,孩子们慢慢提升了阅读口味和分析能力,就逐渐学会远离那些低劣的书了。所以让孩子们读“闲书”完全可以放手加上适当的指导。

  在“语文课”和“语文生活”之间疏通通道

  读“闲书”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实很多学生早就在读什么《哈利波特》《盗墓日记》,甚至是鬼怪、惊悚小说,都可能早就在津津有味地读。只要不是“偏食”,读读也不要大惊小怪,也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与其禁止阅读,还不如让孩子们读,然后加以引导。这就有一个要求,老师和家长也要适当关注这些“闲书”多少也要读一点,你才能就这些“闲书”和孩子们对话也才谈得上引导。
  
  老师和家长应当放长远一点来看问题,看到学生有课外阅读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要因为考试而扼杀这种兴趣。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当有所关心和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没有必要过多地干涉。

  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写博客、QQ聊天,等等,其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应当看到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读书。这是可悲的。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读“闲书”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人文素养高,也利于拿到好成绩

  让学生读“闲书”,以此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读书习惯,将是大为获益的。我曾经在北大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两点:第一,凡是喜欢语文,形成了阅读习惯的,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第二,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转入大学的学习方式也都比较难,视野窄思路不太开展。

  第二类学生占有相当比例往往是高分低能。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下,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现在的语文课不太受学生欢迎,讲得太琐碎、太教化,一切面向考试,让人透不过气来。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混淆了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功能,全都讲成了精读,很琐碎的精读。本来,精读和略读是两类以功能不同的课型精读就是教读,是示例阅读方法;略读是自读,老师指点一二即可让学生自己读,用精读所学的方法去实践举一反三。如今多数语文老师都把语文课全都讲成精读了,都是老师那一套,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也给压缩了,再加上又不让读“闲书”,那这样的语文课多“闷”呀,学生怎么会喜欢。

  评论这张
 
阅读(67)|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